关注 | 两会: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教育立法
发布时间:2019-06-12 原文来自:未知
  ★ 关注丨两会 ★

  近日,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提案内容

  推动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教育和有关部门要帮助家庭缓解教育焦虑情绪,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社会现状

  两会

  家庭教育

  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常常被忽视,学校教育责任被无限夸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在《我们需要新家庭教育观》中说,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危险之一,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孩子从出生的那刻起,就要接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应该肩负起加强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任务。目前,正如全国妇联在议案中所说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如何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缺乏进一步规范。很有必要在国家基本法律层面制定一部专门调整家庭教育关系、规范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家庭教育法,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促进家校配合和协作,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为什么不能光靠老师,良好,品行,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幸福感

  1、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2、孩子良好的习惯来源于你

  电脑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孩子读书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4、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在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五个原则

  1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2

  要培养孩子的智力,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3

  不要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4

  让孩子了解追求梦想的美好

  5

  请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 总结 ★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